崇祯皇帝最终还是按照江枫的指点,成立了一个秘书监。
官员便是直接从内阁以及六部之中挑选,成立了另外一个机构。
明朝内阁是明朝建文四年至现在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
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
起初,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
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地位日益受尊崇。
自此,内阁的权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叶,夏言、严嵩等人执掌内阁,地位赫然为真正的宰相,亦可压制六部。
阁臣与皇帝矛盾,除了反映为封还诏旨一类以外,很多反映为阁臣在中叶以后不断提出辞职。
内阁这个制度算得上是为皇权的稳固做了很大的贡献,可是却也牵制住了皇权的影响。
这种完全就是皇帝一言堂的制度,要完全依赖于皇帝是一个明君。
就算是皇帝昏庸,那也要内阁首辅是一个有能力的大臣,并且也是有声誉的大臣,可以稳固这个政权。
就像是朱厚照和杨廷和一样。
而面对非常强势的崇祯皇帝,内阁完全就失去了作用。
崇祯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
内阁能够怎么办?
内阁首辅都能够经常换,直接就罢免了。
所以这便是内阁。
江枫要做的就是让皇帝身边有一个谋士团,能够为皇帝出谋划策。
但是却也要防止,这个谋士团直接被野心之人利用了。
在遇到了昏庸的皇帝的时候,秘书监就直接做大,成为了另外一个隐形的皇帝。
所以在成立了秘书监之后,其实还要加强六部官员的权力,也要加强御史台的监督权力。
更要加强内阁监督秘书监的权力,形成一种各个方面的牵制。
不会让一个机构的大臣,成为了一个权臣。
这对于后期的稳定,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影响。
而以前,内阁必须要靠司礼监的宦官来递交奏折,现在就不用了。
内侍也就只能是内侍,用来服侍皇帝,而不能触碰任何政务。
这一点。
崇祯皇帝直接就赞成了。
经过了刘瑾、魏忠贤这样的阉党之乱以后,他就担心内侍的权柄过大,会再一次出现那样的情况。
按照历史上,在后来真正的忠臣都死光了。
而所谓的“忠臣”却是一个奸臣之后,崇祯皇帝是一个大臣也都不相信了。
孙传庭能够被弹劾入狱,卢象升能够被弹劾罢官。
这就是崇祯皇帝的疑心病。
而原因便是大明时不时要遭受鞑奴的入侵,还要遭受大顺大军的个中叛乱。
周延儒是个贪、官,温体仁是一个奸臣……,再这样的情况之下,他还能够相信谁?
这也是环境的促使之下,让崇祯皇帝的疑心病也越来越重了。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洪承畴、孙传庭、袁崇焕、卢象升等人的能力,那是真正展现出来了。
他们能够抵挡住来自于鞑奴的入侵,也能够保住大明的边关之安危。
让紫禁城再也不会遭受来自于鞑奴的入侵。
这才让崇祯皇帝的疑心病慢慢地减弱了。
要不然,他会完全相信江枫,相信这些个改革?
秘书监的建立,的确遇到了一些阻碍。
但是大臣们见到秘书监的权力并不大,而内阁的权力也被加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