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品>科幻灵异>道墓天师> 第三二一章民族特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三二一章民族特色(1 / 2)

公元631年(藏历铁兔年)布达拉宫由吐蕃松赞干布兴建。当时修建的宫殿有999间,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间,后因雷击和战乱遭严重破坏。

吐蕃王朝灭亡之后,古老的宫堡也大部分毁于战火,加上雷击等自然灾害,布达拉宫的规模日益缩小,甚至一度被纳入大昭寺,作为其分支机构进行管理。如今的布达拉宫只尚存有当时的法王洞和******康。

1645年(藏历木鸡年),五世d赖喇嘛为巩固****的甘丹颇章地方政权,由第司索朗绕登主持,重建布达拉“白宫”及宫墙城门角楼等,并把政权机构由哲蚌寺迁来。1690年(藏历铁马年),第司桑杰嘉措为五世d赖喇嘛修建灵塔,扩建了“红宫”。1693年(藏历水鸡年)工程竣工。以后,历世d赖喇嘛增建了5个金顶和一些附属建筑。特别是1936年(藏历火鼠年)十三世d赖喇嘛的灵塔殿建成后,形成了布达拉宫今日的规模。

五世d赖建立葛丹颇章王朝。后来由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灭亡之后,古老的宫堡也大部分被毁于战火,直至十七世纪,五世d赖建立噶丹颇章王朝并被清朝政府正式封为西藏地方政教首领后,才开始了重建布达拉宫,时年为1645年。以后历史d赖又相继进行过扩建,于是布达拉宫就具有了今日之规模。独特的布达拉宫同时又是神圣的。因为在今天的中国,每当提及它时都会很自然地联想起西藏。俨然在人们心中,这座凝结藏族劳动人民智慧又目睹汉藏文化交流的古建筑群,已经以其辉煌的雄姿和藏传佛教圣地的地位绝对地成为了藏民族的象征。

1690年,在第巴桑杰嘉错的主持下,修改红殿五世d赖灵塔殿,1693年竣工。以后经历代d赖喇嘛的扩建。300余年来,布达拉宫大量收藏和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其中有2500余平方米的壁画、近千座佛塔、上万座塑像、上万幅唐卡;还有贝叶经、甘珠尔经等珍贵经文典籍;表时历史上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明清两代皇帝封赐d赖喇嘛的金册、金印、玉印以及大量的金银品、瓷器、珐琅器、玉器、锦锻品及工艺珍玩,这些文物绚丽多彩、题材丰富。

十三世d赖喇嘛灵塔殿,是布达拉宫最晚的建筑,1933年动工,3年建成。此外还有上师殿、普贤追随殿、响铜殿、时轮殿、释迦能仁殿、释迦百行殿、花师殿、菩提道次第殿、持明殿、世袭殿等殿堂。

三个人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把布达拉宫看了一遍,对藏族的佛教有了很深的认识,接近下午两点的时候,怀着对古人的赞叹,在山上走了下来,走进了山下的一家饭馆。

这家饭馆并不大,里面主要提供藏族地区的特色小吃!

三个人看着桌子上黏糊糊的食物和油汪汪的茶水,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酥油茶和糌粑。

“这就是藏族同胞的主食糌粑和酥油茶吗?”苗伟强惊问道。

“是的···!”董廷华又开始了高谈阔论,讲起了藏族地区不同的饮食风俗。

糌粑是藏族的主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糌粑,名字听起来新鲜,实际上就是青稞炒面。糌粑的制作方法是,将青稞(属大麦类,有白色、紫黑色二种)晒干炒熟、磨细、不过筛,这样制成的炒面便是可以食用的糌粑了。糌粑与我国北方的炒面有点相似,但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而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不除皮。吃糌粑时,碗里放上一些酥油,冲入茶水,加点糌粑面,用手不断搅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