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不当兵!
军人没有荣誉感。
这样的军队,军饷充足、纪律严明,当然作战能力也会强,但始终是有一个上限的。
“陛下,越国公求见。”
皇帝本来一边射着箭,一边在考虑这个问题,听到尤址的声音以后,思绪回归,并点头说:“让他过来吧。”
他估计周尚文这个时候来,也是为了今年演武的事情。
不久后,便听见沉闷有力的脚步声。
“臣,周尚文叩见陛下。”
“越国公平身。”
“谢陛下!”
朱厚照冲着他招招手,“越国公来得正好,来,指点指点朕的箭术。”
“不敢。陛下练习射箭已有二十余年之功,其中精要俱在心中,臣哪里能指点?”周尚文如今是一脸的络腮胡子,五十岁的他虽有些上了年纪,但中气仍足,起色也好,至今仍然没放下一身的拳脚功夫。“陛下,微臣此番求见,乃是为正德二十年热河行宫演武一事。遵照陛下旨意,五军营已全部调遣到位,关于演武的形式仍然参照往年,请陛下御览。”
不错,就连规矩都是周尚文定的。
这样一来,能胜过他的人,要么是运气极好,要么就得是天纵之才。
朱厚照封他的指挥使一个伯爵,也不过分,因为这种人除非半路死了,否则以后也能立下大功。
“演武的事有你操心,朕没什么可忧虑的。”朱厚照虽然接过他的奏本,但却不急着打开,他招了招手,“来,陪朕坐着聊会儿。”
朱厚照首先问他一个问题,“越国公,朕治国也二十年了,可能是人的心理作用,每到整数年,都得回望过去、再展望未来。朕也不谦虚,这二十年,朕作为皇帝还是有些成绩了。”
周尚文拍马屁道:“哪里是有些成绩,陛下经略西域、开拓海洋,败蒙古、收台湾,国库岁入连连翻番……”
“好了好了,这些话你让文官们去说。朕是要问你一个问题。”
“请陛下示下。”
“你觉得明军还有什么可以改进之处?”
周尚文奇怪,“臣不明白陛下的意思,我大明虎军放眼四方殊无敌手,莫不是有什么问题?”
“对手,的确是没有了,但现在也不是马放南山的时候,人家说读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治军难道不是?等到各路兵马战力孱弱再来考虑今天这个问题,怕是积重难返,不知从何处下手了。但你也放心,倒不是朕觉得有什么问题,只是朕在想能不能更好一点。”
军队建设,这就是朱厚照所关心的另外一个大的方面。
二十年积攒国力,现在的大明就像一座憋了很多年的活火山,但火焰究竟喷发得多么剧烈,最直接的影响因素还是他手中的这支明军。
第八百五十一章 分层分区
周尚文受天子一路提拔,俨然成了皇帝最为偏爱的大将之一。
不过朱厚照几乎不让他参与政事,像是先前的货币改革,就没有他的戏码。
虽然他至今还没有明文规定,但军政相互之间的隔离其实还是很明显的。
在文人看来,这是皇帝握权,军队他们插不上手,那自然是皇帝想干什么干什么。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古代那么多聪明人为什么到最后演化出个文人领兵这样的怪胎出来。
道理很简单,
皇帝这个位置,其实就是个独夫,以一人而对天下人,对他来说,确保没人可以动得了他这才是最重要的。
而武人在这方面实在是劣迹斑斑。
文人有孔夫子、有儒家思想先套着呢,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你别说反皇帝了,你在乡里头反自家长辈你瞧瞧。
但武人不读书,脾气又火爆,打打杀杀的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没有那么多的思想框框,高兴起来你是君父,委屈受得大了,什么他妈的君父,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起兵干吧!
从这个方面来说,文臣领兵就是好的。
当然了,对外那肯定是不太好了。
总结起来就是,对内加强统治,稳固皇权,那就重文轻武,对外持续扩张,加强输出,那就提高武将地位。
还是那句话,没有一个制度是完美的、是永远正确的。
就像唐朝的府兵制,厉害的时候那简直了,这群变态就是专门为了杀戮存在的,唐军的战斗力根本不用怀疑。可因为后勤保障是‘自备’,到最后就开始尾大不掉。
所谓的募兵制,一开始那也好啊,因为招募就有挑选,挑出来的那都是好兵苗子,能打。可募兵制下,将领和士兵长期接触,这样演变下去,最后那支部队就只知将领,不知朝廷。
接着到宋朝皇帝这,就把这俩分开。
将、兵平时没啥交情,打仗时候凑一起出征就行了。
后世教科书当然轻松,上嘴皮碰下嘴皮就批评人家说这是‘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导致军队战斗力低下。
这纯粹站着说话不腰疼,人为的就是将不知兵,五代十国时候将倒是知兵,那把皇帝都弄成高危职业了。
正确的制度肯定是契合时代的那个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