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品>穿越历史>大明嫡长子> 大明嫡长子 第50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507节(1 / 2)

叛逆之罪是第一大罪,天下人皆因抗击之,岂能轻易便委身于敌?若是王爷可以这样而活命,那么朝廷的大臣,朕的武将,是不是都可以用受胁迫这样的理由?”

朱厚照仍然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

“再者,朕查过往记录,这个庆王爷也不是什么贤王,更未见其有忠君、为民之举,怕是心术不正才能轻易便从了安逆。他既然愿意叫安逆为皇上,朕便成全了他,让他随着去。”

奉天殿有某种程度的安静。

庆王爷到底该不该死,这事情其实有说法。

辩论的话,有的辩呢。

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这个宁夏的小王,其实在朝廷中没有什么资源。皇帝的态度已经明朗化,接下来再烦,就是为了庆王而和正德皇帝纠缠不清,这样做究竟值得不值得?

这个就要所有人自己评估了。

一些老夫子如果还在朝,可能要和朱厚照理论理论的,什么血缘、仁义等等东西都要拿出来说上一说。

可时代已经变了。

这样的人,在朝堂之上难以立足。

朱厚照唯一可以让步的是,可以赐庆王全尸。

安化王是不可能了,什么车裂、剥皮,他死的一定很惨,最后是身首异处。

在这个年头,不同的死法也是不一样的。只是对朱厚照来说都一样,他只想把这些废物清除出去。

爵位他也不会再给了,出了这档子事,庆王一脉算是和他这个燕王一脉的结下了梁子,说不准后世子孙再搞个复仇的戏码其实也挺老套无聊的。

就在这里结束吧。

既然是叛逆,朱厚照处置的再重都是有理由的。

朝堂之上,再为庆王爷说话的人已经寥寥无几。

但其实不仅如此,朱厚照继续说道:“此次安逆谋反,据说王府之兵便有三千。众位爱卿都知道,太宗一朝以后,规定王府护卫不得超过三百,这安逆却心思不轨,将这些人以王府侍奉人员的名义供养于府中。朕记得朝廷对于藩王府第的俸禄是个定数,却不知这安逆如何来的银子?能供养得起三千人!”

众人不解皇帝的意思,也不知他的目的为何。

“陛下,臣听闻王府占田往往数十万亩,如此日积月累,便可积累巨量财富。”

说这话的人,不是阁老也不是部臣,而是顺天巡抚顾人仪。

朱厚照蹙着眉头说:“喔?这样说来,王府财富增多,则野心膨胀。朝廷虽然控制了护卫军人数,但只要不安分之人以钱财利人心,总归是能招募到一些亡命之徒。朕以往便知道,一个藩王的用地,往往就要耗尽就藩之地一年的钱粮,此外朝廷还要发给每年一万石的俸禄。耗了民财便也罢了,最后还养出这么些不肖子孙,朕每每念及便痛心疾首!”

话,讲到这个地方,其真实的用意已经很明显了。

朱棣自己造反成功,马上就反应过来不能给这些藩王配上数量庞大的护卫军。明面上你给他一万人,你也不能天天守着他呀,趁你一不注意,他扩充为两万人。

现在,朱棣限制王府护卫的政策也失败了。

安化王造反了呀。

所以朱厚照要在政策上再加码——他要限制藩王的财富。

当个太平王爷是没事,可太平王爷太有钱,就有拉起反叛队伍的财力,这也是不行的。造反这种事不谈意愿,只谈能力。

就是我杀不杀你,不在于你会不会造反,而在于你能不能造反。能,也是罪。

臣子们都是聪明人,一见皇帝是这番心思便都明白过来了……这应该也是考虑已久的打算了。

藩王本身在明朝就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加之明朝的政治环境也有一定程度的搞政治正确的感觉,占据大量财富的藩王其实并不受文臣群体的欢迎。

有些愣头青,如王鏊年轻的时候,根本就以对抗王爷为一种荣耀。

而要是哪个小官,为了老百姓和藩王斗上一场,那他在清流之中必定是有一席之地的。

所以说限制藩王的财富,似乎……有利而非弊?

第五百四十七章 朕不只做易事,还做难事

洪武年间,朱元璋最早设立宁夏府,并置宁夏卫,隶属陕西都司。

由府改卫,则在永乐年间,后来随着明朝放弃河套地区,宁夏镇在地图上看起来就像是一条横线上忽然突起、刺入蒙古范围的一块领土。

这样就导致宁夏镇成了孤悬塞上的突破口。

这片塞上江南舍不得放,但是防务压力又陡增,于是朝廷只得在其侧后方设置固原镇。

这就是防务压力的变化导致边镇数量不断增长的具体事例。

朱厚照与其他帝王不同,他是积极进取的策略,而且想尽办法提升国力,有时候光想扩大领土,实力不够反而是得不偿失。

所以在不加重百姓负担的情况下而使朝廷财力不断增强,是一个始终不能放弃的方向。

皇帝向臣子们表达了这样的想法,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朝中如顾人仪者强烈赞同,王府用度豪奢,早就该裁撤人员、退回土地、节省用度。

不过安王造反,其实对皇帝是一种打击,隐隐中含有‘你自家人都受不了你’的味道。

似张敷华、韩文这类年纪比较大、喜欢求稳的老臣,便开始有些担忧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