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剧情,可跳过。)——
所以人是动物中最能适应和改造环境,并能利用规律的那一类,逐渐进化成了现在的样子。人类文明的发展,完全是自洽的。
人类之所以要造房子,就是解决安全居住和物资存储的问题。人类在石壁上刻画,能够将知识传承给下一代。人类通过语言也能传递知识,很多原始部落的知识通过口口相传而延续至今。
人类又发明了羊皮卷、竹简、甲骨文,解决了知识的传播问题,毕竟不能总是带人到石洞中学习。最终发明了低成本高效率的造纸术。虽然方法不同,但目的却没什么不同,和基因中的知识一样,都是促进生存和发展。
再推而广之,可以想象,远古海洋中的一些单细胞生物,它们原本生活在海底火山附近,周围有可利用的物质,有能源,于是它们渐渐通过自我复制,占领了这片区域。
当“人口”到达饱和时,一部分生物就开始寻找新的能源和宜居地,于是它们发现,来自上方的宇宙射线,具有光能,但是光能与火山的热能不同,无法被直接利用。
那怎么办呢?经过无数代的变异和探索,终于有一个生物获得了能利用光能的化学物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叶绿素。
因为叶绿素的工作方式是如此复杂,直到今天的人类科技,都难以真正理解其工作原理。于是又有人跳出来,怀疑是有“造物主”给了生物这个“秘密配方”。
但实际上没有那么多秘密,以进化论的观点,生物采取的是“穷举法”,即只要尝试次数足够多,总能发现这个化学物质。
但我们也不能否定生物的主观性,因为从各种证据来看,生物并不是盲目地做实验,而是有导向型的。
有理由相信,这个原始的化工厂知道自己进化出的化学物质是否满足想要的功能。就像拼图一样,如果拼不上就换一块,而不是胡乱拼在一起。最终光合作用彻底改变了地球环境,使生物的活动领域,从海底火山口附近,延伸到地球的每个角落。
张岚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个梦想,要遨游太空?至少张岚是有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也许本质上,我们还是那个探索未知的单细胞,只不过经过亿万年之后,我们有身体,有思想,也能表达了而已。我们走出地球,飞向宇宙,其实还是为了生存和繁衍。
比如去宇宙采矿、去宇宙殖民、去宇宙探索未知,做这些事的最终结果,就是利用环境中的一切可利用物质和规律。
否则,人类将面临太阳能枯竭、地球资源耗劲地球污染或不适宜人类生存等致命问题。想一想,这和那些单细胞生物,担心火山枯竭、化学物质不足、毒素积累等致命问题又有什么不同呢?
那么有人会说了,人类也好,单细胞生物也好,都是生物,最初的生物有没有可能是“造物主”创造的呢,是什么让它们从无机物变成有机物,然后又带上了“生存和繁衍”的使命呢?这个问题确实有点复杂。
首先探讨前半段,无机物是否可以变成有机物?答案是肯定的。
科学家通过多次实验,完全可以合成生命所需的氨基酸、核苷酸等必要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