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父病情日趋稳定,除双腿瘫痪,其他一切恢复正常,心境开始平静。多亏张姨,她体恤洪家困境,不仅没拿工资,还时常取出零花钱接济,感动得洪父热泪盈眶。张姨凭借自己的勤劳,把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风生水起,每天帮洪父按摩双腿,俨然是家庭主妇。她也凭借自己的善良,赢得洪家上下拥戴,获得邻居交口称赞。洪妍收到了师范大学中文系录取通知书,洪卫毕业工作,洪家也算双喜临门。豺哥买了几百元炮仗,“噼噼啪啪”,隆隆震天,沉闷的洪家沉浸在烟雾缭绕中,喜气洋洋。张姨自掏腰包,精心张罗了一桌丰盛酒席,为洪妍庆祝。洪妍举杯敬酒,哽咽难语……那晚,洪父烂醉如泥,沉睡得像个婴儿。
父亲耗光了家里全部积蓄,豺哥还捐助了两万多元,洪卫感激不尽,把豺哥当恩人。豺哥对洪家恩重如山,点滴入微。洪卫对分配不去多想,任由市教育局安排。倒是豺哥当成大事,瘸瘸拐拐,上下协调,牵线搭桥,很快帮他铺好路子,全市中学任他挑选。市一中是省重点,豺哥极力推荐。洪卫考虑良久,觉得自己毕业于一中,同事大多是自己的老师,同时一中人才济济,不利于自身发展。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洪卫和盘托出真实想法。豺哥拍拍他的肩,豪爽地支持。最后,他的分配意向初步确定到城南中学。城南中学位于市区南郊,隔沧浪河与城区遥遥相望。城南大桥横跨沧浪河,过大桥东折便是电视台,电视台东侧便是城南中学。不知是巧合还是天意,于一建分配到市城南派出所,位于城南大桥北端,坐落路东。薛青凭借父亲的老面子,分配到市电视台。电视台刚刚成立,求贤若渴,广播电视局毕台长兼任电视台台长,是薛父的老部下,自然顺水推舟,公私兼顾,三位老同学成了邻居,皆大欢喜。只是袁元之墓近在咫尺,增加了一丝人生的悲凉。
城南中学隶属城区,坐落市郊,也是一所市属名校。一条环城公路将沧浪河与学校紧密相连,学校东侧阡陌纵横,田野交错。南侧是清澈小河,河对岸树木蓊郁,农田飘香,空气清新,视野开阔。洪卫到学校正式报到,好奇的目光在校园内四处搜寻。学校大门朝西,距环城公路约百米,大门前是一条宽阔的石子路,呈东西向,夹在电视台和学校之间。一进学校大门,便看见正面教室雪白墙壁上鲜红的标语:
校训:正实。
校风:勤学,多思,求实,守纪。
教风:严格,精炼,和谐,创新。
学风:奋发,刻苦,致用,活泼。
校园不大,只二十来亩。西部是操场,弧形跑道周长二百米,跑道内新建了一个篮球场,说是篮球场,其实不过是加了一对篮球架。操场西南角有单杠、双杠、跳远沙坑,西侧还浇了几张水泥乒乓球桌。校园东部是教室,由南至北共五幢瓦房,每幢四个教室。东侧是教师办公室,由南至北依次为校长室、教导处、语文办公室、数学办公室、英语办公室、理化生办公室、政史地音体美办公室。图书室、卫生室、体育室较为简陋,位于北侧。罗校长和几个教师的家在校园东北角,西北角是学生宿舍,教师宿舍位于校园南侧河边。洪卫对学校外貌大致有所了解,兴奋莫名,由学生而老师,身份的转变使他责任感顿生。
不过,忧郁常常蒙蔽他的眼睛,心头仿佛压抑着一块石头,他愁眉不展,闷闷不乐,努力回避与南京有关的话题,新闻也不敢看,怕勾起痛苦的回忆。
开学,罗校长召开大会,会上介绍了五位新分配的老师。轮到洪卫,罗校长满眼放光,声音洪亮:“洪卫,毕业于师范大学,党员!”台下响起“哗哗”的掌声,热烈的光芒笼罩住他。毕竟,师范大学在师范学校中出类拔萃,自然为他增色不少,又是党员,弥足珍贵,不能不让人羡慕。
没几天,洪卫熟悉了学校状况。城南中学是完中,全校共十八个班级,近百名教师。从初一至高三年级都是三轨制,按学生入学基础分一、二、三班,一班学生基础最好,二班其次,三班较差。洪卫任高一(1)班班主任,他受宠若惊,对罗校长顿时肃然起敬。自己刚刚工作,初出茅庐,罗校长就对他委以重任,洪卫萌发出“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一定要干得有模有样,为学校争光,为校长争脸,为自己争气。他对罗校长多了分好奇,悄悄了解他。罗校长是响水人,名校政治系毕业,分配至野川已工作三十个年头。当年因普通话不够标准,口齿含混不清,常把响水说成“香嘴”。“香嘴”在野川是“亲嘴”之意,大家便拿他开心,明目张胆喊他“罗香嘴”。当然,这只局限于同
他年龄相仿,志同道合的老朋友,下属和晚辈断然不敢。不过,岁月沧桑,生活磨炼,罗校长现在已能把响水说得滴溜滑润,字正腔圆。他的一口野川话原汁原味,足可乱真,年轻人望尘莫及。妻子在野川土生土长,子女全在城区工作,如果不刨根问底,没人会想到罗校长原籍并非本地。
做了班主任,捧着一长串学生名单,看着一个个稚气未脱的脸庞,洪卫豪情万丈。讲台便是舞台,他理解着“立三尺之地,耀万丈光芒”的内涵,体会着师道尊严的自豪。洪卫忙得不亦乐乎,报到,发书,排座,讲纪律,鼓士气……为了熟悉学生,洪卫便拿了名单点,每点一个名,同学便站起来,他迅速记一记学生的脸。突然,他喉咙卡了壳,目光发直。名单上出现了一个姓名:毕晟。他不认识“晟”,似曾相识,又似是而非,却没把握读出来。百密一疏,洪卫暗暗责备自己工作不够细致,后悔点名前竟然没看一下名单。他的思绪飞速旋转,思考如何尽快弥补这个纰漏,不能让学生看出端倪,以免降低自己的威信。他迅速跳过“毕晟”,继续点名。点完,洪卫抬头:“各位同学,刚才还有谁没点到,请站起来。”
从教室最后一排站起一名男生,高个,皮肤白净,眼神明亮,嘴角微翘,洪卫立即觉出了他的与众不同。
“同学,你叫什么?”洪卫面带微笑。
“毕晟(sheng)!”同学响亮地回答。
“不错,刚劲有力,学习上也要必胜哦。”洪卫右手剪了个v,同学哄堂大笑。
课后,洪卫翻了新华字典,查了一下“晟”字,弄清了读音和含义。这件小事对他触动颇大,他感到教师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一丝不苟。他又查了一下毕晟的中考成绩,发现他是全班最后一名,只够进三班。洪卫立即到校长室,找到罗校长,坦述自己的观点,认为分好班差班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罗校长站起身,拍拍他的肩,洪卫顺势坐下来。
“小洪,你的观点很有道理。但事物自有它的特殊性,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物尽其材,人尽其用,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平均分班,固然有其优点,却不能因材施教,对学生有不利的一面。再说,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师资力量不可能均衡,我只能好钢用在刀刃上。”
罗校长的点拨三言两语,但着实令洪卫耳目一新。实践是镜,他觉得自己的理论知识过于空洞抽象。洪卫突然想起什么:“那毕晟怎么不分到三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