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当即下令,全员投入强渡作战。各连连长把命令传达到排长,一个个排长又将命令传达到基层,原本埋伏在北岸山林里一动不动的士兵彷佛苏醒了过来,放眼看去只见一团团黑影快速的开始移动。冲锋队队员们四人一组,扛着小舟、小船冲下山坡,向着距离最近的绳索位置而去。跑在最前面的士兵并没有扛着舟船,而是由四个人合力举着一块特制金属板,这正是广东兵工厂生产的防弹盾墙。
防弹盾墙属于陆军装甲系统,横切面长度是三面,高度是一点八米,同时边缘呈显凹陷型,可以有效的防御侧面袭击和越射弹。整个盾墙主体厚度是二十五厘米,边缘厚度是十二厘米,在测试时能够抵御七点***毫米步枪弹,以及五十米外抵御马克沁重机枪。当然,虽然这些都是实战测试的数据,但是在应付马克沁重机枪时还要考虑手持盾牌士兵的承受力。
当第一艘小船下水之后,手持防弹盾墙的士兵马上提着盾墙上船,将盾墙置于小船面向南岸的船舷边。为了保证船身平衡,除了要扶着盾墙的两士兵之外,其余六名士兵都尽量靠向另外一边。这六名士兵当中靠近绳索的人,马上抓住绳索往后来,推动着小船慢慢的向前移动。随后跟上来的第二艘小船紧贴着前一艘,船上的士兵同样用手抓着绳索移动。
就这样,一艘接着一艘,四条绳索很快就迁出了四条连接在一起的船队。
至于防弹盾墙并非每一艘小船都有配置,毕竟这种庞然大物过于沉重,而且制造的数量十分有限,除了放置在每一条绳索下面的领头船之外,剩下的是每个二十艘或者三十艘才会有第二面防弹盾牌。
整个行动一开始很顺利,四支衔接在一起的船队很快就到达了鸭绿江中央。可是就在这时,鸭绿江南岸的***哨兵终于发现江面上一团团黑乎乎的物体在移动,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对,立即吹响了警笛。
尖锐的笛声划破了宁静的黎明,以鸭绿江为界限,无论是北岸还是南岸一下子全部沸腾了起来。不过***守军还没有来得及打响第一枪,不远处的天空中传来了阵阵引擎的轰鸣声,一大片黑影如同成群结队的蝗虫一般,沿着天际压顶而来。
日军士兵全部惊慌起来,如果说六月五日开战对于许多中国士兵来说非常突然,那么对于***士兵来说更是大出意料之外。虽然说从六月四日开始,各师团司令部收到了加强戒备的命令,可谁都没料到,整个外交事态才刚刚经过一天的冲突,连三十个钟点都还没过中国就迫不及待开战了,换做是谁都想不到会来得如此突然!
短短一分钟时间不到,鸭绿江南岸拉响了空袭警报,所有防空单位全员出动,虽然目前防空机关枪装备的数量非常有限,可比起青岛战争那会儿只能用步枪对着天空乱射要好得多。几架防空机关炮在指定位置架好,日军士兵恨不得自己多长几对眼睛,死死盯着灰蒙蒙的天空,此时此刻的视线非常不好。
日军阵地原本打算发射照明弹,方便岸防部队阻击鸭绿江上的渡江部队,可是现在出现了中国空军,一旦发射照明弹反而给这些空军提供了良好的视野。再三思索之后,岸防指挥所咬着牙关下令取消发射照明弹,要求各据点对着鸭绿江上可疑目标进行扩散式射击。
很快,枪火声爆发了出来。日军阵地的步兵据点、机关枪据点以及炮兵阵地开始向鸭绿江上倾吐火点。与此同时,北岸的三十四师阵地和三十七师阵地同样展开火力压制,四个炮兵阵地集中了两个师师部的炮兵部队,以及集团军司令部直辖重炮旅的一个炮兵营,总共六十七门常规大炮与十六门重型大炮疯狂的向对岸送去炮弹。
由于战前中日双方都有严格的军事戒备措施,双方的炮兵几乎都不能清楚彼此精确目标位置,仅仅只是在向可疑地点或者假象优势地点压制。